瞭望丨长江新脉动
长江三峡是瞿塘峡、巫峡、西陵峡的总称。图为西陵峡风光(2023 年 7月 21 日摄)郑家裕摄 / 本刊
从雪山走来,向大海奔去,全长约6300公里的长江,是中华民族的“母亲河”,也是连接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纽带。
长江经济带横跨我国东中西三大板块,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占据全国“半壁江山”,生态地位突出,发展潜力巨大,在践行新发展理念、构建新发展格局、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。
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,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,对实现“两个一百年”奋斗目标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。
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,谱写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新篇章,打造区域协调发展新样板,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,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,绘就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新画卷,使长江经济带成为我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主战场、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主动脉、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主力军,成为沿江省市的共同行动纲领。
放眼长江流域,高质量发展动能澎湃,新的发展篇章正在谱写。
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,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,是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鲜明标识。
“共抓大保护,不搞大开发”,为保护长江指明了方向、擘画了蓝图。
举一纲而万目张。坚持“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”的战略定位,成为切实践行“大保护”要求的醒目注脚。把生态环境保护摆上优先地位,涉及长江的一切经济活动都要以不破坏生态环境为前提,长江生态环境只能优化、不能恶化……一项项具体要求,鲜明体现着对自然规律的尊重,对经济规律、社会规律的尊重。
长江沿江化工企业关、改、搬、转绿色转型、长江干支流排污口溯源整治、长江流域重点水域10年禁渔……保护长江生态,打出“组合拳”。
刹住无序开发,限制排污总量,依法打击破坏生态行为,是为治标;处理好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5个重大关系,走出一条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的新路子,则是治本。
标本兼治,遏制长江生态环境恶化的势头,彻底告别先破坏后治理的恶性循环,正让万里长江生生不息、永续发展,让“江流天地外,山色有无中”的壮美景象代代流传。
生态环境部的监测显示,2020年以来,长江干流水质已连续3年保持Ⅱ类。
“我住长江头,君住长江尾”,从空中俯瞰,长江宛如一条舞动的巨龙。
目前,长江经济带龙首牵引、龙腰支撑、龙尾摆动的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。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协调问题,推进错位发展、协调发展、有机融合,形成整体合力,正在从理念转化为各地方的一致行动。
促进长江经济带实现上中下游协同发展、东中西部互动合作,把长江经济带建设成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先行示范带、创新驱动带、协调发展带;共同努力把长江经济带建成生态更优美、交通更顺畅、经济更协调、市场更统一、机制更科学的黄金经济带……一个个重要部署,让“黄金水道”实至名归。
发展铁水联运、江海联运,货物通南达北;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、长江中游城市群、长三角一体化,发展活力横贯东西。
年吞吐量35.9亿吨、建成亿吨大港15个、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通商……协同发力、共同起舞,在思想上“一条心”,在行动中“一盘棋”,长江经济带这条“巨龙”气吞万里,正舞出气象万千的发展新境界。
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,既是一场攻坚战,更是一场持久战。加快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,是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路径。
勇于创新,坚持把经济发展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,沿江各地围绕产业基础高级化、产业链现代化,发挥协同联动的整体优势,全面塑造创新驱动发展新优势。
建立促进产学研有效衔接、跨区域通力合作的体制机制,加紧布局一批重大创新平台,加快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,强化关键环节、关键领域、关键产品的保障能力;推动科技创新中心和综合性国家实验室建设,提升原始创新能力和水平;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,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,打造自主可控、安全高效并为全国服务的产业链供应链……充分激发各类主体活力,一张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制度藩篱,推动科技成果转化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长江新蓝图正在绘就。
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:截至2022年末,长江经济带常住人口数量占全国比重为43.1%;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比重为46.5%。
“半壁江山”的特殊地位更加凸显。
湖北宜昌,三峡大坝185平台珍稀植物示范园内,一棵楠木树树干笔直,树冠郁郁葱葱。这株2018年新栽的幼苗,正在逐渐长成参天大树,见证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、高质量发展,见证中华民族建设生态文明的壮阔征程。
“道阻且长,行则将至;行而不辍,未来可期。”保持历史耐心和战略定力,一张蓝图绘到底,一茬接着一茬干,定能让“黄金水道”发挥出“黄金效益”,定能让一江清水绵延后世、惠泽人民。